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廊坊中院把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法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针对牵头承办的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两项指标,组建工作组,确保营商环境建设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专项执法检査遵循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集中力量依法严厉打击三包一靠行为,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存在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群众举报投诉等项目进行重点检查。摘要: 本报讯(记者 吕新颖)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违法发包、转包、 ... 本报讯(记者 吕新颖)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资质(简称三包一靠)行为专项执法检查。
单位或个人以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对认定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并记入河北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承包单位承包工程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把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行为摘要: 本报讯(通讯员 韩明霞 记者 苗月平)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廊坊市税务局在奋发进取中开创未来,真抓实干转作风,拼搏进取促发展,不断推动廊坊税收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度迟缓的依规严肃问责,树立鲜明正向激励导向,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释放税收红利,助企纾困减负,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宣传、全面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执法骨干混编成资料检查组、现场核查组和实时检测组,优化帮扶力量配置。
督导执法人员精准识别任务线索、精细开展现场排查。因时因地因势调整监督区位、帮扶重点、防控措施。坚持非现场监控手段与现场执法排查相结合,实时盯办在线监测平台,对生态环境部推送的任务线索,利用PID、FID检测仪、走航监测等辅助手段,为现场核查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摘要: 本报讯(通讯员 杨尊尊 记者 苗月平)为持续推进臭氧污染防控,市生态环境局启动2022年重点区域夏季监督帮扶工作,并抽调市县两级执法业务骨干,成立夏季监督帮扶行动组。
排查结束,三组人员互相核对、总结印证,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精确会诊。对企业环评审批手续、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污染治理、在线监测运维、危废管理等方面进行体检式全面排查
结合环保服务两进三送活动,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逐项指明、当场通报,下达隐患提示函和整改承诺单,要求企业对存在问题迅速按照技术指导整改落实到位,并对企业及三方运维人员提出的环保问题和治理难题进行答疑解惑,指明解决途径及发展方向,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全力提升全市夏季大气治理和臭氧污染防控水平。排查结束,三组人员互相核对、总结印证,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精确会诊。对企业环评审批手续、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污染治理、在线监测运维、危废管理等方面进行体检式全面排查。督导执法人员精准识别任务线索、精细开展现场排查。
将执法骨干混编成资料检查组、现场核查组和实时检测组,优化帮扶力量配置。因时因地因势调整监督区位、帮扶重点、防控措施。摘要: 本报讯(通讯员 杨尊尊 记者 苗月平)为持续推进臭氧污染防控,市生态环境局启动2022年重点区域夏季监督帮扶工作,并抽调市县两级执法业务骨干,成立夏季监督帮扶行动组。坚持非现场监控手段与现场执法排查相结合,实时盯办在线监测平台,对生态环境部推送的任务线索,利用PID、FID检测仪、走航监测等辅助手段,为现场核查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督导执法人员精准识别任务线索、精细开展现 ... 本报讯(通讯员 杨尊尊 记者 苗月平)为持续推进臭氧污染防控,市生态环境局启动2022年重点区域夏季监督帮扶工作,并抽调市县两级执法业务骨干,成立夏季监督帮扶行动组。结合正在开展的一次清·大帮扶行动,加快督促整改落实、实施跟踪抽查复核,确保问题一次查清,企业绿色生产
为确保拆违工作顺利进行,执法队员积极向市民宣传政策法规,告知其违法扩建的违法属性,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据了解,市容执法大队重点排查主城区主次干道两侧违法搭建的门斗、门廊、棚亭等建(构)筑物设施,以及依附沿街建筑违法接建搭建的建(构)筑物设施,特别是农贸市场、校园周边私搭乱建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违法建(构)筑物设施。
执法队员通过到户走访+行为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迅速进行调查,将涉嫌违法搭建的彩钢棚列入整改清单,并责令违建人自行限期整改。坚持安全拆违,在现场安排违建警戒组和专业拆违队伍,进行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拆违作业。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建筑7处,总面积1290平方米。7月29日,市容执法大队执法队员在巡查中,发现西昌路与南龙道交口处有一间违法搭建的彩钢棚。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建筑7处 ... 本报讯(记者 李琳)近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开展了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严标准、严排查、严执法要求,对市主城区道路两侧的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摘要: 本报讯(记者 李琳)近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开展了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严标准、严排查、严执法要求,对市主城区道路两侧的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以中队为单位对辖区快递、外卖交通违法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执法管理,强化行业管理,带动市民头盔佩戴率的提升。警告形式充分利用五选一学习教育模式,引领人员到路口岗区集中学习点开展劝导教育。
目前,市公安交警支队在市区范围共设置52个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劝导岗点,分别成立了专项整治小分队,对通过路口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人员进行拦停,对首次发现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人员予以警告,责令驾乘人员改正。一体化推进网上办、掌上办,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端自行提交申请资料,通过邮政公司邮寄号牌、上门核验,实现在线申请、快速办结。
据测算,全市及各县(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182万辆。创新开展延时办、错时办,推出工作日延时、错时、加时和节假日轮休、调休、无休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7月7日以来,全市共开具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行为警示告知书2017张。摘要: 本报讯(记者 李新苓)8月5日,记者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廊坊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公安局成立工作专班,压紧压实各项责任,指导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各项工作。线下,组织各大队制作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学习点提示牌或宣传横幅,放置音箱或配发小喇叭,早晚高峰时段循环播放车要上牌、人要佩戴安全头盔等相关宣传内容,同时深入社区、农村、企业、校园等场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公安交警支队会同银行、邮政、保险等社会机构,集中优势资源靠前服务,着眼群众急难愁盼,按照全面覆盖、就近办理原则,在各警务室、邮政业务点、银行、保险机构、电动自行车销售店等场所广泛设立登记服务站点。
市公安交警支队会 ... 本报讯(记者 李新苓)8月5日,记者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廊坊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公安局成立工作专班,压紧压实各项责任,指导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上门办、流动办,对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的企业单位和团体,提前预约登记、上门集中办理。
全省电动自行车违法处罚APP已启用,并开放警示告知权限。登记上牌保障资金到位1230万元,目前已完成预制号牌131万面。
推行流动服务,利用流动网点在人流、车流量大的街区、商场开展登记上牌。将登记服务网点搬到路面,依托早晚高峰岗勤管理,紧盯重点时段路段,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立多个临时上牌网点,随到随上。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加大骑乘人员佩戴头盔宣传力度。全市共设置登记上牌网点711个,共计上牌97.6万面,其中正式牌50.5万面,临牌46.9万面,营运牌2120面,已完成预估任务的53.6%。近期,市公安交警支队车管所对全市部分县(市)的主要路口进行了实地抽查,上牌率、头盔佩戴率稳步提升。线上,充分利用廊坊交警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和抖音等平台,发布宣传骑乘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等专题内容
摘要: 本报讯(记者 李琳)近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开展了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严标准、严排查、严执法要求,对市主城区道路两侧的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执法队员通过到户走访+行为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迅速进行调查,将涉嫌违法搭建的彩钢棚列入整改清单,并责令违建人自行限期整改。
7月29日,市容执法大队执法队员在巡查中,发现西昌路与南龙道交口处有一间违法搭建的彩钢棚。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建筑7处,总面积1290平方米。
为确保拆违工作顺利进行,执法队员积极向市民宣传政策法规,告知其违法扩建的违法属性,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据了解,市容执法大队重点排查主城区主次干道两侧违法搭建的门斗、门廊、棚亭等建(构)筑物设施,以及依附沿街建筑违法接建搭建的建(构)筑物设施,特别是农贸市场、校园周边私搭乱建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违法建(构)筑物设施。